作者|杨锐(三分钟财经主笔)
来源|财经三分钟
有时候,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刚刚,号称“拯救世界”、创造特斯拉颠覆汽车工业、将宇宙飞船送入太空的马斯克向世界宣布了另一项重大成就——脑芯片植入!
这项黑科技利用神经外科机器人安全无痛地在头部打孔,快速将芯片植入大脑,然后通过无线设备将思想传输到外部设备,从而实现“用思想控制物体”。
具体步骤如下:
: 打孔
首先,在人类头骨上钻四个 8 毫米的孔。 这就是马斯克发明的“打孔器”。 这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先进技术进行控制,使整个手术过程像当今的微创眼科手术一样安全无痛。
:线种植
一根只有人类头发丝1/4粗细的“电线”被植入大脑,并固定有数十个电极。 “电线”是一种生物相容性神经探针,可用于传输来自人脑的信号。
:插头芯片
看,这就是马斯克注入大脑的芯片。 它比指尖还小,用于读取、清理和放大大脑信号。
该芯片将被放置在大脑的四个地方:三个运动区域、一个感觉区域和耳后的外部区域。
:输出信号
芯片成功植入后,信号通过我们第二步提到的“电线”从大脑输出,从而可以控制外部设备。
现在,马斯克已经在老鼠身上进行了测试,并取得了一些突破。 马斯克还自信地表示,人体临床试验最早将于2020年开始!
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01
马斯克的黑科技,学名“脑机接口”,是当前科技界最前沿的研发技术。 这项技术希望能够“翻译”人脑的意识,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无障碍沟通。
这项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比其他级别更神奇。
第一关——用意念控制物体!
通过读取并输出人脑的意识,就可以控制外部设备,这对于残疾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目前,此类技术已取得重大进展。 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一位名叫平托的瘫痪年轻人穿着这样的外骨骼,通过脑机接口用意念踢出了世界杯的第一个进球。
第二个层次——心连心!
芯片可以建立人与机器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传音入秘”一样超级人类科技,不用说话,只需要靠脑电波就能互相交流!
第三关——脑改造!
由于芯片可以读取大脑的意识,随着进一步发展,它还可以修改大脑。
就像《超人》里的露西一样,通过把我们的大脑变成“电脑”,我们就能瞬间拥有海量的知识和丰富的技能。 未来,或许会诞生无所不能的人类!
第四层——永生!
如果芯片可以读取并记录大脑的意识,那么它就可以“记录”和“存储”一个人的所有思想和灵魂。 这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大脑”,甚至可以移植到其他身体上,也可以在身体的某个系统中存在。
只要芯片不坏,你的意识就永远存在。 这不就意味着人类可以实现永生吗?
别以为这一切还很可笑,离我们还很遥远。 就在几十年前,你可能还认为互联网是一个笑话。 现在这不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了吗?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这样形容当前的技术发展速度——一项技术的实现可能只需要人们所说的20年之久,但要实现却是绝对不可能的。它。 仅仅50年。
02
“永生”是人类自古以来所追求的终极理想。 秦朝的秦始皇、古埃及的法老……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神话就会实现,或许仅仅几十年后!
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预测:“我认为我们将在 2029 年左右达到一个临界点。到那时,医疗技术将使平均预期寿命每年增加一岁。然后预期寿命将不再根据你的出生日期来计算,我们将延长我们的寿命,超出我们已经度过的时间。”
库兹韦尔认为,到 2045 年,人类永生的时刻将会到来。 因为根据他的推测,非生物智能的创造力将在那一年达到顶峰,超过当今所有人类智能的总和十亿倍。
或许到那时,人类不仅能够延缓衰老,还能够返老还童! 八十岁了,看上去只有四十岁!
别以为库兹韦尔的话是废话。 要知道,他当年“吹嘘”的“牛逼”正在被一一实现。
1990年,他预测“1998年,计算机将击败国际象棋冠军”。 结果,1997年,IBM的深蓝击败了加里·卡斯帕罗夫。
1999年,他预言十年后,人们将能够通过语言向计算机发出指令。
2005年,他预测到2010年代,虚拟解决方案将能够提供实时语言翻译,将外语实时翻译成你的母语,并以字幕的形式呈现在你的眼镜上。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可用。
事实上,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人类基因组医学专家张康教授领导的团队发现DNA甲基化在人类衰老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调整小鼠体内的 DNA 甲基化,他们将生物钟调回零岁。 他说:在我们这一代,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寿命延长到150岁到200岁。
前往“仙境”的旅程已经开始!
03
但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首先,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且极其重要的器官。 如果植入芯片时稍有失误,就可能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伤害!
其次,如果芯片真的可以读取大脑的意识,那我们岂不是一点隐私都没有了? 如今,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囊括了我们所有的数据和信息。 以后连我们的大脑都不再安全了!
更不用说,你大脑中的“芯片”甚至可能篡改甚至控制你的大脑! 就像电影《王牌特工》一样,一个善良的超级特工因为大脑被控制而开始疯狂屠杀无辜!
另外,从将大脑改造为超级人类的先进技术中,肯定是少数有钱人最先受益。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在超级人类面前,普通人类就会弱如蝼蚁。 但当你面对蚂蚁时,你会慈悲吗?
退一步讲,如果科技进步能够造福全人类,那么每个人的寿命都可以无限延长,达到永生。 那么,在如此漫长的一生中,我们要做什么呢?
如果人类真能活几十万年,那我们岂不是还要劳动几十万年吗? 按照目前996的工作现状,光是想想就让人感到绝望。
寿命的延长和技术的进步可能不会让我们更快乐。 问问自己,你真的比以前快乐吗? 如今,太多人怀念过去的时光。 小时候天真无邪,吃的东西真的很安全……
简而言之,当人类打开一个黑匣子时,他们永远不知道释放出来的是阿拉丁还是潘多拉。 聪明人请尊重科学!
原创不易,转载请按规则,否则视为侵权!
简介:2017年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新媒体,深度解读国家大事,解析楼市政策,把握投资趋势。 每天3分钟,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为您提供新鲜、全面、透彻的财经评论,助您了解财经!
简介:大型财经新媒体《财富头版》是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 致力于追寻商业痕迹,揭示资本真相,谈论一切与投资相关的话题,为您的投资提供指导。
文字| 马其骥 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科技向善不仅仅关乎腾讯,它关乎每个人、关乎“全世界”。 我们不仅需要反省和自控,更需要介入,保护每个人的生活以及生命的合法性和意义不被新科技浪潮影响。 得罪。
从英文“Tech for Good”一词来看,直译的“”似乎更直观,而中文版的“”则更具思辨性、值得探索性、更有诗意(它据说这是人类可爱的弱点)——我没有具体探究是谁先提出了“ for Good”或“Tech for Good”,但这基本上不影响我们的讨论。
1. 为什么人们会思考技术的善恶?
从《Tech for Good》文本的本意来看,这实际上指的是()而不是(),是指人类掌握的科学知识的实践转化活动。 例如,牛顿力学是科学,而制动系统是技术; 燃烧现象是科学,用煤生火是技术。
启蒙运动和近代之后关于科学的争论并不多,但对技术对人类社会乃至文明影响的思考和担忧却与日俱增——如果列出所有学者和思想家对此的讨论,我是怕我们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我简单说一下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理解。
本质上,对技术的思考和担忧的原因源于技术的巨大作用与人们自身目标之间的不和谐——例如,核技术让我们看到了获取巨大能源和能量的路径,但核武器却成为了它的替代品。成为悬在人类文明头顶的利剑; 互联网让我们有可能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在同一个地方,而互联网的无处不在似乎让我们变得更加封闭、更加脆弱。
这实际上是在谈论“技术与人的关系”。 这似乎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但是有几个表达相关焦虑的观点你还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视角
技术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就像超级生命一样),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或停止。 它将在人类作为宿主的帮助下发展和进化。 人类只是技术存在和意志表达的载体,最终受技术控制,也不能被技术控制。 有句话说超级人类科技,技术服务于人,或者说,人选择了技术。
第二个观点
人类(与技术对抗或合作)可以利用技术来进化自己,最终成为“超人”,摆脱人类的生物学和非理性,实现终极进化。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步。 那些“弱者或弱者”将被淘汰或被奴役。
第三种观点
人类对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是不完美理性和人性贪婪的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放弃了内心的健康和美德,否则最终将导致无法逃避、无法控制、无法逃脱的悲剧。
显然,意见还多,但这几个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当代技术(及其载体:产品)发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2. 哲学、伦理与实践、科技向善三个视角
以上观点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虽然也有很多相反的意见。 然而,在各种新技术(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数字生活)带来的诸多负面现象下,人们不得不再次更加关注自己的负面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类并未消失的警惕。数万年来。
相关思考可以分解为三个维度,这也是理解技术向善意义的分层视角。
首先是哲学层面的思考,主要是“人的主体与目的”的思考。
尽管从结果论的角度来看,技术发展似乎仍处于具体可得、总体可控的境地,但它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和活跃,无法预测技术的终结甚至路径。权力是否会逃脱人类的控制,导致人类无法承受的后果,比如人类文明的灭绝或者人类成为科技机器的附庸,这并不是一个确定的答案,甚至不是一个悲观的答案。
回到人们发明、发现、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们自身对宇宙的认识,从而提高人,实现人类生命的主要意义。 因此,科技必须置于人类之下,不能挑战、颠覆人类这一人类文明的唯一主体。 对于技术帮助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说,人性(理性和灵性)更为重要。 技术向善是人类的内省和干预。
其次,有道德伦理思想。
科技必须有利于提高人类整体福祉,也必须有利于化解文化隔阂、认知隔离、利益隔阂带来的冲突或风险。 因此,无论技术演化和发展采取何种形式(自主的或被动的),我们都必须对其进行干预、控制和引导,必须把人文理性和人性关怀作为技术的最高准则。
特别是,与人类历史上的科技革命相比,当代新技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生物技术等)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巨大进步,也因其他原因加剧了各种差距(信息差距、经济差距、文化鸿沟)和对抗,存在人类社会进一步分裂的风险,导致人类作为地球文明主体建立的基本价值观和伦理体系崩溃。
其次是实践层面的思考。
发展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全面进步,但单纯依靠技术是行不通的,更何况以技术中立或技术创新的名义进行各种滥用行为。
显然,在全球范围内落实科技向善的原则是极其复杂的——不仅是在技术或产品理念和运营层面,不仅是在商业模式和市场监管层面,需要全球协调社会合作:利益相关各方多方治理、科技生态圈建设、文化制度和制度安排协调调整。
但最关键的是,它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两个最终认知:人类共同体、人类是文明的最高和唯一尺度。 也就是说,只有各方“愿意就新技术带来的问题形成并寻求最大共识和最佳解决方案”,才能说科技向善在实践层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3、科技向善应成为公众和思想精英认可和尊重的原则。
去年以来,腾讯在倡导和践行“科技向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腾讯主要创始人张志东呼吁科技同仁与政府、学术界、公众携手面对数字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复杂的命题,寻求共识和行动。
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两会提案中呼吁全社会、全行业积极倡导科技向善、责任创新、创新与道德并重的理念。 他建议加强科技伦理制度建设,瞄准相关新技术。 制定道德准则,积极参与和推动新技术领域的全球治理。 同时,加快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兴科技领域法律监管问题研究,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宣传,鼓励全社会践行科学理念和技术向善。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兼集团营销与全球品牌主席刘胜义也在“2019 AI”峰会上向国际组织、技术领袖、学术机构和政府官员倡导科技向善。
当然,腾讯在具体的业务、技术、产品、服务和企业社会责任流程上也做了很多修正、探索、尝试和调整,努力让公司朝着科技向善的目标和愿景前进。
但我个人认为,科技向善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是腾讯的愿景、使命和原则。 这一目标仅靠一家公司的认可和推广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公司像腾讯那么大。 科技向善的提出,可以看作是腾讯对自身和社会现象与困境的反思。
只有当科技向善成为科技行业企业和从业者认可和坚守的原则,成为公众和思想精英认可和尊重的准则时,它才有更多机会不仅成为一种理念,而且成为一种科技。一个概念。 在这个现实中,技术人才不仅成为一种力量,而且成为一种意义。
4. 技术造福人类,影响每个人和世界
从农业文明的“自然创造时代”,到工业文明的“人类创造时代”,再到当今新技术(数字)文明的“自我创造时代”,技术之间存在着一种纠葛。和人类。 ,难以割舍、互相伤害的相互存在。
作为人类与宇宙、世界与自然之间最奇妙的关系,我们目前还无法给出人与技术的关系的最终答案。 人与技术的互动以及科技文明的反身性让我们不知所措、困惑或绝望。
无论何种解释或观点,科技向善都可以被视为人类,作为自我认知的宇宙生命精神,并没有放弃尊严和理性,等待末日的到来,而是试图处理科学技术的不可知或不确定的力量。 达成某种和解,制定契约,共同面对和抵制人和技术固有的邪恶、恶毒和阴暗面。 这种科技向善的契约是否有效、持久,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觉醒。
科技向善的目标和方向是帮助人们提高和实现人类理性和道德的升华,而不是狭义地指宗教意义上的善行或通俗理解中的善行。
(《界面新闻》已删节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