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部战区活动上亮相一款以往没见过的神秘涂装直升机,仔细辨认正是一年多以前传闻要购买的俄制米-171SH武装直升机。它的出现意味着陆航已经开始批量接收,同时也意味着空突旅伴随火力和垂直运输能力更加强大,成为解决东南方向问题的重要装备之一。
交付的米-171Sh
作为俄制军工产品传统大用户,时不时采购点俄制装备并不稀奇特殊,但是在2020年开始传出将大批量购买“河马”新改型米-171SH,这就有点令人意外了。毕竟第一次采购该机已经是90年代的事情,当时由于美制S-70C“黑鹰”直升机断供,高原直升机严重缺乏就以米-171进行替补。期间还多批次增购按要求定制的高原改型,不过随着近年国产直升机工业水平直线提升,各种新锐型号不断入役关于进口直升机已经很绝地求生黑号卡盟久没有出现。
当时的报道信息明确,中国将采购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而且截图显示机身上已经涂装低可视涂装,和上面交付使用的版本一模一样。采购总量高达86架,其中包括68架米-171直升机(含升级米-171E),以及18架米-171SH直升机(武装运输型),当时预计这批新“河马”将于2020年开始交付使用,从目前公开出现来看应该已经接收的差不多了。
陆航改装的米-17攻击型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基于米-171运输直升机改进而来,属于重火力武装运输型。换装了动力更强的VK-2500-03发动机,不仅高原性能出色而且机动性更强,同时延续了米-171系列大机舱空间,不仅能运送人员物资还能直接塞进小型车辆,以及配套重武器。另外采用先进的航电系统,并在关键部件加装复合装甲以提高战场生存率,俄式粗犷风格除运输外还能携带大量武器。
执行运输任务时可以携带4吨重有效载荷,两侧短翼外挂可以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弹、机炮吊舱、机枪等,不论是反坦克还是对地火力支援都很全面。此外,直升机内部或外挂还能携带可装配辅助油箱,最大航程甚至高达1300公里。中国于70年代就采购了最早的米-8“河马”直升机,一路使用至今对该系列机型操作维护都很有经验,加上物美价廉皮实耐用(单价约3000万人民币),而且交付周期又短属于很好的过渡应急产品。
以民用引进的米-8直升机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虽然是不属于专职武装直升机,但火力配置一点也不弱。以下图为例短翼内侧为航空炸弹,中间是双管23毫米机炮吊舱,外侧则是9M120反坦克导弹,短翼上方还有一挺机枪。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
原本按道理这么多年过去,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开始批量入役10吨级直-20通用直升机,以及13吨级直-8系列直升机。甚至还衍生出运输型、空击型、舰载机、高原型等,不论是型号还是装备配套体系都足以满足军方需求,但是为什么要在这个时段时大批量采购米-171。肯定不会是这款俄制直升机性能更先进更强悍,很可能是国产直升机产能不足,无法同时满足东南、西南方向现实的急需。
直-20通用直升机正式现身之后,目前已经在大批量入役,从各种公开照片可见它们的身影。但是对于已经等了很多年的陆航来说,要弥补历史欠帐将数量补足还需要不少时间,同时海军舰载机也还有庞大的需要,我们虽然见到不少关于海军型号改进照片,但离大量装备还需要点时间。实际上边产边改,就目前来说并不能很快满足数量需求,陆航机群中也还有大量的老旧机型不是一两天就能全部完成替换。
老式米-171直升机
老式米-171直升机
直-20直升机
海直-20直升机
另外一款主力装备直-8也存在类似情况,70年代从法国引进之后主要用于舰载使用,后来发现这个大平台改进空间很大,于是从海上陆开始在陆航中大量使用。在直-20出现之前就已经是主力运输机,而且还是目前国产最大吨位的直升机,更是承担起高原运输和吊运大型装备进行空中突击的重任。从最早的老式直-8开始仿制,不断改进包括急需的直-8G高原型,以及直-8L宽体机等,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产能不足不能在短期内全覆盖。
直-8L宽体机
直-8L宽体机
最后再回到米-171直升机,我们先进引进装备高达200多架,如果计算最早那批都已经年满30岁。机体老化寿命到期再正常不过,在国产新机型无法快速批量替代的情况下,适当引进高性价比操作又已经相当有经验的米-171,可以暂时替代不至出现急用缺口。同时东南、西南方向局势复杂变化大,不论是跨海低空运输突击还是高原配套,对于中型直升机的要求自然在不断加大,供货快还能快速上手无需太多过渡的米-171,自然成为一段时间内应急的采购重点。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
空中突击旅